【放虎归山什么意思】“放虎归山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字面意思是把老虎放回山中。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把危险的人或事物放回原来的地方,可能带来更大的威胁或麻烦。它带有强烈的警示意味,提醒人们不要轻易放过潜在的敌人或隐患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放虎归山 |
拼音 | fàng hǔ guī shān |
释义 | 把老虎放回山中,比喻把危险的人或事物放回原处,可能引发更大的问题。 |
出处 | 《三国志·魏书·董卓传》:“吾为天下计,不得不如此。”后世引申为“放虎归山”。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常作谓语、宾语或定语。 |
近义词 | 留祸根、养虎遗患、纵虎归山 |
反义词 | 除恶务尽、斩草除根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放虎归山”最早出现在《三国志》中,原本是描述曹操对董卓的评价。后来,这一说法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,广泛用于形容因一时疏忽或软弱,导致危险人物或势力重新崛起,造成更大危害的情况。
例如,在历史或现实生活中,如果某人曾经犯过错误,但被宽恕并重新启用,结果再次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,就可以用“放虎归山”来形容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 |
历史事件 | 某些历史人物因政治原因被释放,后来再次发动叛乱,被称作“放虎归山”。 |
现实生活 | 公司内部有人曾有过不当行为,但未被严肃处理,之后又重蹈覆辙,被同事议论为“放虎归山”。 |
文学作品 | 小说中常用“放虎归山”来暗示主角因轻信他人而陷入困境。 |
四、成语寓意
“放虎归山”强调的是警惕性和决断力。在面对危险或潜在威胁时,不能因为一时的仁慈或妥协而留下隐患。成语提醒人们:有些事情一旦错过处理时机,后果可能难以挽回。
五、总结
“放虎归山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人生智慧。它告诉我们:
- 不要轻易放过敌人;
- 警惕看似温和却暗藏危机的人或事;
- 在关键时刻要有决断力,避免因小失大。
通过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,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理性地判断形势,做出更稳妥的选择。